爱读小说
繁体版

第四百八十四章 交锋(七)-大宁总兵人选(1/2)

爱读小说域名已更新,请记住:www.52dus.cc

大明弘治十六年,正月二十日的上午,养心殿正殿中,温度适中。

弘治皇帝坐北朝南,高居于御座之上,看着他的爱将张昭正被“伏击”。

提议设立大宁总兵,他事先根本不知情。这很明显是阁臣们的想法。

大宁都司重设,要组建三级军队体系:野战军、守备军、预备役。这些是主要的军事任务。

而政务主要是组织从北直隶各府中废除卫所后转化为民籍的百姓去屯田,开发大宁都司旧地。

胡马放牧简直是浪费土地。

然后,划分府县,做好移交前的准备工作。届时后军都督府的那些杂官小吏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基本都会就地安置。朝廷直接委派主官即可。

上述发展纲要,其前提有两点。第一,要鞑靼人安分两三年。第二,奴儿干都司整体在控制之下。

关于第一点,如果大宁都司建立起来,与鞑靼小王子的驻地,锡林郭勒大草原只隔着一座山脉:大兴安岭。

这座山不管鞑靼人怎么叫,新军营进献给他的地图上就是这么标注的。

在和草原上的鞑靼人进行互市贸易时,整体相安无事。小王子直属的部落在两次战争中给张昭打的落花流水,损失惨重,他轻易不敢召集大军。

否则,汗位有可能不保。

其内部的右翼万户对小王子并不忠心。

这是去年整整一年除剿灭朵颜三卫之战外,边境没有大战的原因。

但是,大宁都司重立,对鞑靼人威胁非常大。难保他们不会突然毁约发起袭击。

关于第二点,这基本上没什么疑问。张昭私下里和他说过,要在今年完成对奴儿干都司的“改土归流”。

让辽东镇下属的军队,一边整训一边打。锻炼出一只强军。将辽阔的东北平原约2亿亩的土地纳入大明境内。

同时,为东出高丽、东瀛做好准备。

按照张昭的规划,辽东军将来是向北、向东扩张,以增强大明的实力。

大宁都司下属各部扼守在东线,压缩鞑靼各部的战略回旋空间,为将来围歼鞑靼各部作出贡献。同时保护京师远离前线,可以大力发展经济、文化。

弘治皇帝听着下面群臣在讨论,脑海里的思绪翻腾。

很显然,内阁整体判断是大宁都司在未来两三年内不会发生战争,所以敢于在大宁都司这里打入一个钉子。

张昭回头要在京中整训、换装,估计没时间去管大宁都司的事。

弘治皇帝“遐思”时,英国公张懋率先开口,道:“不若让武安侯兼掌大宁都司。”

接替保国公朱晖成为右军都督府都督的武安侯郑英先是一愣,继而笑起来。

他没想到英国公张懋会直接举荐他。

郑英五十多岁的年纪,当即拿起茶杯喝一口,他要举荐的人选自然是腹死胎中。难不成还举荐别人和自己竞争吗?

五军都督府,除开张昭这个怪胎,能把后军都督府搞的风生水起,其他人基本就是打酱油,当一个泥塑的菩萨。

他在京中呆着,哪有去大宁都司舒服?大宁都司百业待兴,里头的油水多了去。

成国公朱辅扭头看一眼身侧上首的英国公,心道:“老狐狸啊!”

虽说武安侯郑英表现出对张昭强烈的不满,刚刚还在嘲讽张昭,但以郑英这纨绔子弟的能力,能给张昭造成多大的麻烦?搞不好直接被张昭架空。

所以,英国公还是偏袒张昭啊!这是一个看似“适中”的提议。

朱辅正要开口,忽而听到张昭举荐道:“谢阁老,下官总督三镇军务,理当有推荐权吧?下官举荐蓟镇副总兵江懿担任大宁总兵。以当前的态势而言,蓟镇相当于是大半并入大宁都司中,蓟镇总兵之位可以空悬。”

按照张昭的军衔改革规则,“总兵”这一级的军官实际上要指挥十万级别的军队才算名符其实。

蓟镇军经整训后,只保留2万守备军,1.5万火铳兵。这相当于是两个军的不对,降低到都指挥这个级别。用两个都指挥率领即可。

张昭手下正好有两个立功的人选:卫指挥使李秀、游击将军孟平江。

坐在正殿之中列席旁听的王华听到张昭这句话,心里就放心下来。看来当日在开平和张昭说的话,他都听进去了。

谢阁老压下京中士林、河东派对张昭的攻讦,本质上是工作:在其位,谋其政。不是他对张昭的立场的转变。

所以,张昭现在面对谢迁,据理力争,这就是对的。

位于弘治皇帝左侧的文臣们,不少人露出会心的一笑。

像大理寺卿宋隆、刑部尚书闵珪、工部尚书曾鉴、通政使秦云舒他们几个今天都是看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当然,这也和他们的话语权较弱有关。

张昭举荐“自己人”,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不过,看谢阁老和刘阁老的架势,只怕早就有准备。

蓟镇副总兵江懿非武勋!

李东阳心里轻轻的叹口气,对站起来和谢迁“说话”的张昭轻轻的摇头。

他身为内阁次辅,当然是被通气的。但是他不能提前和张昭说。实话说,从内阁的角度而言,在保证军事安全的情况下,削弱张昭手中的兵权是共识。

而从李东阳的角度来看,这对张昭而言并不算坏事。十九岁的将军啊,真把大明的军队都整训、清洗成“张家军”,那张昭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打开支付宝首页搜索“510274334” 立即领双份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