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小说
繁体版

第八十二章 出兵两难(1/2)

爱读小说域名已更新,请记住:www.52dus.cc

    
    丁良暴跳如雷啊,真想着把秦蒙给吃了,就这黑心商,千刀万剐都不为过。

    不过,发泄了一番怒气,丁良决定,还是好好跟黑心商谈谈,兄弟情义怎么说还在,别因为利益问题闹掰了。

    秦蒙做出了让步,战马呢,可以不要,但是,必须给调五百精锐士卒过来。用一段时间,不但还回去,而且会白饶五十把连弩。

    丁良被堵得实在没办法,只好答应了这个条件。

    秦蒙现在手下满打满算,能直接拿出去战斗的一线士兵,有六千余众,这个数量,守武威主城是绰绰有余了。

    但是,武威郡可不是就这一个主城啊。周边还有广大的地域都隶属于这个郡,大多数的老百姓,可都在附属区域生活啊。

    作为一个军事主官,守住主城这个战略要地,就可以向上面交差了。

    但周边的老百姓呢?突厥人过来,可是什么都抢啊,攻不下主城。自然会跑到周边有人的地方,财物,人畜,一扫而光,秦蒙不能坐视不管啊。

    不管是不是代郡守,秦蒙都觉得,守护黎庶平安,也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

    当这个丰满的理想,碰到无比骨干的现实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理想是需要无比强大的军力基础才能得以实现的。

    要想保住武威郡主城,对秦蒙来说,相对是比较轻松的。

    可要保护住武威所有管辖区域的安定,则是必须要非常强悍的武装力量才行。

    否则。对上来去如风的突厥骑兵,不把他打得怀疑人生,他就会始终有专咬病鸭子的心理,无休止来骚扰你。

    秦蒙手头上的健字二营,算上到武威后扩编的,才不过两千五百余众,这些精兵,击溃正面来犯之敌,是没问题的。

    但要想确保整个武威境安宁,数量有着明显的差距。

    这也就是秦蒙为什么会向丁良借精兵,并不惜为此付出巨大代价的原因。

    送走了罗方几个,秦蒙回到自己的营盘,开始掰着手指头算计手头这点兵力,以及目前武威郡面临的诸多问题。

    六十万斤粮食已经慢慢囤积起来了,各项日常生产,也都由关向等文官慢慢组织恢复。

    比较让秦蒙头疼的,就是眼下的战事。

    杨坚发三路大军,都有不俗表现,战果颇丰,但问题是,突厥人是来抢东西的,没什么负担。

    而大隋这边的军队,打败了突厥人之后,还要顾及自己这面的百姓。

    类似秦蒙这样,守备将领兼地方管理的例子,不说比比皆是吧,也大有人在。

    一方面要防备突厥人卷土重来,一方面要恢复生产,虽然没有真刀实枪那么血腥,却是太耗精力,把人熬得真恨不得砍人,才能发泄出去心中的郁闷。

    秦蒙根据自身的情况,给铁匠队下达了三百连弩和六百战刀的任务指标。

    有了罗方拨付的三万两白银,秦蒙可以大肆实行奖励措施,让铁匠队的工匠,拼了命一般打造急需的兵器。

    武威在慢慢步入正轨,而秦蒙,却是越来越紧张起来。

    因为,这一年的秋天,又不期而至了。

    对于突厥人来说,秋天就意味着快要收兵了。

    今年,突厥人在大隋北境。可是吃了不小的亏,所获甚少,这对于去年经历雪灾的他们来说,没有太大的劫掠物资,今年这个冬天,将是个非常难熬的冬天。

    秦蒙可以断定,趁着秋天到下雪这一段时间,突厥人肯定会发起疯狂的反扑的。

    东线幽州那边,离秦蒙太远,也不在秦蒙的考虑范围之内。

    但西线这边,只要是突厥人有大动作,武威作为大隋北境前突要塞,必然会招致战火洗礼。

    连弩,战刀,在近乎丧心病狂一样的奖励机制下,全都交付使用了。

    秦蒙让关向几个文官,以关向为首,组织战时临时演练,为的就是突厥人真的来了的时候,如何将老百姓的损失降到最低。

    为了能让关向这些文官能有独断的强制力量,秦蒙将除了健字营的城防部队。调拨给了关向指挥。

    秦蒙则是腾出手来,将自己的两千五百健字官兵,加上丁良处借来的五百精兵,混编到了一起,形成一个绝对精悍的混编作战建制队伍。

    谢蕴统领的骑兵,已经涨到了六百,配合新型战刀,其作战能力,比原先只有三百骑,提升了可不仅仅是一倍。

    因为在这六百骑兵当中,还有一百精中之精的铁骑,配备了连弩,他们都携带三个弩匣,能在冲锋的时候,先用连弩攻击,再抽刀砍杀。

    步兵健卒,秦蒙的分配可谓是煞费苦心。

    周烈是健卒营的最高长官,下辖三个作战分部。

    其一,丁良处借来的步兵军官龚会,率领本部所有部众,为健卒箭头攻击部众。其中二百人,携连弩突前,其余三百人,携带弓箭托后,形成错落有致的远程攻击一部。

    其二,魏达所部八百人,配十名陌刀手,余者长矛,为健卒左翼。

    其三,从郑伦那里抽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打开支付宝首页搜索“510274334” 立即领双份红包